瀝青路面滲水試驗機用于量化道路結構的透水性,其校準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比性。以下從校準原理、操作流程、關鍵參數控制及注意事項四方面系統闡述標準化校準方法。
一、校準基本原理
該設備通過模擬降雨條件,測量單位時間內滲入瀝青混合料的水體積,核心校準依據為流量計量精度與試驗條件一致性。需重點校驗進水閥開度、計時器同步性及量筒刻度準確性,確保三者協同工作下的測量誤差≤±2%。
二、標準器具準備
1. 標準量筒:選用經計量部門檢定的1L玻璃量筒,最小分度值5mL,用于標定儀器自帶量具;
2. 電子秒表:精度達0.01秒,用于校準計時模塊;
3. 壓力調節裝置:可精確控制水源壓力至0.1MPa±0.01MPa;
4. 標準試模:符合《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》(JTG E20-2011)要求的馬歇爾試模,內徑101.6mm±0.2mm。
三、校準實施步驟
1. 密封性預檢
- 安裝空白試模(無試樣),關閉排水閥,向容器內注水至溢流管口;
- 保持30分鐘,觀察水位下降量,若超過1mL則需更換密封圈。
2. 流量校準
- 連接恒壓供水系統,設定水壓為0.1MPa;
- 開啟進水閥至最大開度,用量筒接取1分鐘內流出的水量,重復3次取均值;
- 調整閥門螺桿使實測流量與理論值(如500mL/min)偏差≤±1%。
3. 計時系統校準
- 啟動設備內置計時器,同步觸發外部電子秒表;
- 記錄從開始注水到達到預設時間(如3分鐘)的實際耗時,修正計時器誤差。
4. 量筒刻度驗證
- 用移液管向儀器配套量筒注入已知體積的標準溶液(如200mL);
- 比對量筒顯示值與實際注入量,各量程段誤差應<1%。
5. 綜合性能驗證
- 制備標準壓實試件(空隙率4%~6%),按規范進行滲水試驗;
- 對比校準前后同一試件的滲水量,相對偏差應≤5%。
四、校準周期與記錄
建議每季度進行完整校準,重大工程前需額外校驗。建立校準日志,記錄環境溫度(20±5℃)、水溫(15~25℃)及各項修正系數,確保數據可追溯。
通過上述多維度校準,可有效消除設備系統誤差,提升滲水系數檢測的可靠性。實際操作中需嚴格遵循《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》,結合設備說明書制定個性化校準方案。